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作为21世纪以来
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
中央一号文件
都有哪些看点?
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
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
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
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
完善监测帮扶机制;
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
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
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
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
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加强考核监督;
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制定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
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强集中换届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 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
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
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
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
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
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
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
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卫生厕所;不具备条件的可建设卫生旱厕。
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
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
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
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创建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
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
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其他重要政策措施
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
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
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信贷资金投入和保险保障力度。
村赞体系结构与“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总要求高度契合,与一号文件的重点工作的意见内容相一致,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现已在甘肃、云南、山东、河南等地市县投入运行,积累了完善的推进管理体系和方法,试点地区在落实数字乡村建设上已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得到合作单位的高度认可,并多次获到国务院、部委、省市地方主流媒体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在社会治理方面,针对当前群众“在群里不在村里”的特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手段,促进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经营网络化,改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管理群众、掌握社情民意的方式,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方面,针对地方经济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的实际情况,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聚沙成塔汇集区域力量,以信息流带动地方区域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